一、全球价值链嵌入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吗?吕越1,高媛1,田展源2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WTO研究院,北京 10002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金融学院,北京 100029摘要: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使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于企业的融资约束具有缓解效应。不同类型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融资约束间的关系不同:从所有制来看,民营企业嵌入价值链获得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最突出,其次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并不十分显著;对于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不同的企业来说,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企业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获得越多的融资约束缓解;对于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企业来说,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地区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越突出。最后,从静态及动态两方面进行了机制分析,验证了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通过增强外商直接投资的吸纳水平、提高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及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来缓解其融资约束,且持续经营企业是产生价值链嵌入的融资约束缓解效应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出口国外增加值率;融资约束;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中国企业
二、制造业服务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WIOD数据的经验研究唐志芳,顾乃华暨南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32摘要: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视角,考察了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呈倒U型规律,我国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行区间。电信服务化、金融服务化和分销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正向作用明显,而运输服务化的提升效应并不显著。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不利影响,减弱制造业服务化的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从劳动者的技能类型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和价值链分工对高技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劳动收入占比;全球价值链分工;人力资本;服务投入异质性
三、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与企业的“创新惰性”万道侠,胡彬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所,上海 200433摘要: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效应及金融发展对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度越高,企业低端技术创新选择的概率越大,企业的“创新惰性”则越强。分析其中的原因,制造业产业集聚对“政策租”的过度依赖延缓了其对创新压力的感知,致使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倾向于低端化。另外,金融发展作为联结政府行为和市场选择的宏观制度变量,对产业集聚与企业的“创新惰性”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因为金融发展方面的相关影响,它导致了产业集聚更加追求短期利益,造成企业创新的融资约束和提高创新成果的商业化成本,从而加深了产业集聚背景下形成的“创新惰性”问题。最后,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对制造业企业如何摆脱“创新惰性”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创新惰性”
四、中国城镇地区的技术进步与行业工资差距——基于微观数据层面的测算和影响效应分析田柳1,周云波21.清华大学 创新发展研究院,北京 100084;2.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摘要: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考察了城镇居民2007年、2008年和2013年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动趋势和特征,并着重检验了2007年行业技术因素在行业工资差距中所起的作用。主要结论有两点:首先,通过测度微观层面行业工资差距,发现在控制了能表示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的变量后,行业工资差距依然存在,这与针对其他国家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其次,行业技术水平对我国城镇地区劳动者的行业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国有制单位、城镇本地居民和小规模企业从业人员的效应更加明显,这说明行业的技术特征可以解释部分的行业工资差距。对政策的启示是关注微观层面的行业工资水平及其差距有助于更准确地认识和调节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工资溢价。 关键词:行业工资差距;技术进步;城镇地区;微观测度;工资溢价
五、“营改增”的出口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基于行业关联的解释彭飞1,毛德凤21.合肥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2.华中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摘要:合理的税制改革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营改增”能否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破解供需失衡、效率降低的结构性难题,亟待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利用“营改增”改革的政策冲击,基于上下游行业关联的视角,运用三重差分方法讨论了“营改增”对企业出口行为和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行业关联较为充分的企业内,“营改增”改革降低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促进了企业出口收入增加和出口利润的深化,但是对企业的出口宽化作用影响较小。研究还发现,“营改增”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研发、信息技术行业的生产率效应较为显著,而交通运输、国有、政府补贴、融资约束的企业表现较弱。结论对推动增值税立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营改增”;出口;生产率;行业关联指数;三重差分方法
六、中国工业贸易的资源环境效应再检验——基于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视角耿强,李希博南京大学 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水资源商品化的背景下,虚拟水贸易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WIOD提供的世界多区域投入产出序列的基础上,测算了2000-2014年我国工业外贸中的虚拟水流量。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中国一直是一个“工业虚拟水净贸易输出国”,研究期内每年有1/5到1/3的工业用水量被国外所消费,虚拟水净出口量占当年工业用水总量的6.6%-20.4%。对此展开了部门层面和国别层面的分析,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深入探究了这一贸易问题。接着采用SDA方法全面计算了强度效应、技术效应、国别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人口效应对工业虚拟水贸易变化的影响。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成本问题,并从调整生产结构、改善贸易结构、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为“新常态”下中国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虚拟水;工业贸易;变动趋势;影响因素;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构分解分析
七、“稻强米弱”是否抑制了稻谷加工业的要素配置扭曲?——基于企业层面微观数据的验证武舜臣清华大学 中国农村研究院,北京 100084摘要:“稻强米弱”是稻米市场呈现的独特价格现象。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稻强米弱”背景下比价扭曲对稻谷加工企业要素配置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比价扭曲对稻谷加工企业要素配置影响显著,且国有资本占比对两者关系存在调节效应,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具体来说,国有资本占比越高,比价扭曲对资本配置的扭曲作用越弱,对劳动配置的“倒逼作用”也越弱。而且,当国有资本占比超过某一阈值,比价扭曲对两种要素配置的影响方向会发生逆转。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稻谷加工业要素配置优化,既要考虑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又要兼顾“稻强米弱”的外在影响。 关键词:“稻强米弱”;稻谷加工业;要素配置;倒逼效应;政府保护;粮食安全
八、最低工资标准如何影响企业雇佣结构李后建1,秦杰2,张剑31.四川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2.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江苏南京 211815;3.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摘要:为了探究最低工资标准如何影响企业雇佣结构,采用城市最低工资数据匹配世界银行提供的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库,实证检验了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雇佣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与经济理论预期一致的是,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会“倒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具体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会促使企业显著调减非生产性正式职工和低技能正式职工的比例,不过,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也会激励企业通过显著调增临时工的比例来提高用工灵活性;其次,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上更加严重的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具体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会激励企业调减女性正式职工比例,显著调减女性非生产性正式职工和女性临时工比例;最后,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会显著抑制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即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促使企业显著调减正式职工的培训比例。研究结果为如何解决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引发的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以及人力资本投资问题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决策依据,同时也为科学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雇佣结构;临时工;非生产性职工;生产性职工;女性职工
九、定向增发价格政策:大股东净效应与发行折价林乐芬,熊发礼南京农业大学 金融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摘要:大股东侵占是否是我国定向增发高折价现象的主要原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以定向增发价格政策为基础,将样本首先按照定价方式分成两类,然后以创新后的大股东净效应理论为依据,进一步将样本分为全认购、零认购和混合认购三种类型,分别探讨大股东在不同类型下的行为模式对发行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大股东虽然存在显著的侵占行为,但对发行折价并不具有主导作用,甚至在市场价格低于发行价格时,更可能承受溢价认购的风险。基于此,提出两点政策建议:(1)加强投资者保护以抑制大股东侵占行为;(2)完善价格政策定价机制,以在降低定价发行方式发行折价的同时,降低大股东溢价认购的风险。 关键词:定向增发;价格政策;定价方式;大股东净效应;发行折价
十、中国能源资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环节选择陈思,马野青,翁润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摘要:在异质性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企业对外投资的高端环节和低端环节转移,并用2003-2010年中国能源资源对外投资的投资个案实证检验了生产率、东道国特定因素和价值链环节选择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对外投资的高端环节表现出明显的高生产率偏好;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投资东道国人均GDP、能源资源禀赋越大,越倾向选择高端环节转移;东道国市场竞争度和中间品贸易成本不符合预期,原因在于能源资源行业特性决定了企业只要条件允许,都会选择高端进入;分样本检验表明投资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偏好差异。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价值链选择;全要素生产率;能源资源行业;异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