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欢迎您!

   首  页 规章制度 过刊浏览 外文推送 联系我们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联系我们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6
 E-mail:njue_cyjj2011@163.com
 Tel:025-86718786
 网站:http://cyjj.cbpt.cnki.net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0
 E-mail:ncxuebao@163.com
 Tel:025-86718767,86718786
 网站:http://njjj.cbpt.cnki.net
 友情链接
 
 
第一期 您的位置: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 > 第一期  
 
 

一、国民经济与产业经济

 

1.科技金融政策何以影响科技产业集聚发展?

邹克,王尧

(广东金融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摘要:基于20042019288个城市数据,利用多期DID方法评估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科技产业集聚发展效应。研究发现:试点政策通过促进试点地区科技人才、科技企业集聚提升了科技产业集聚度,且表现为渐进的动态积累过程;通过安慰剂、PSM-DID、其他稳健DID估计等方法的检验结果均表明试点政策的科技产业集聚效应是稳健的;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公共、市场科技金融及其交互机制提升科技产业集聚度,具体表现为,试点政策利用公共科技金融引导市场科技金融,发挥信号传递-资源配置效应、风险分担-融资拓展效应、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市场化效应,形成资金、人才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实现科技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政策存在明显的发展水平、创新能力异质性,在发展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地区产业集聚效应更显著。由此提出优化科技金融政策引导科技产业集聚稳健发展、有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金融;试点政策;科技产业集聚;多期DID方法

[阅读全文]

 

2.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社会信用体系的水准评价

周荣华1,丁远一2,朱远芯2,李鑫3

(1.江苏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江苏 南京 2100132.南京审计大学 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3.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3)

摘要: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进行评价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进行社会信用体系评价衡量,需要选择相应的指标,构建指标体系。依据国家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安排、相关信用理论以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水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架构体系、领域诚信和质量状态三个板块,分别由一、二、三级指标构成,通过权重赋予、评价标准设置及相关数据置入实施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处于良好水准状态。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是全面谋划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四大诚信”平衡共进,注重与其他管理体系融合发展。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架构体系;领域诚信;质量状态;高质量发展

[阅读全文]

 

3.补偿抑或挤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与企业风险承担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王生年,张佩,侯丹阳

(石河子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环境规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而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承担是企业进行绿色转型的重要条件。基于20102021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通过创新机制、信息机制及资源机制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地方财政分权程度低的企业、非“双高”企业以及区域创新文化水平高的企业中更显著。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推高的企业风险承担在短期内可以提升企业绩效,但其导致的资本配置效率降低会损害企业的长期价值。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完善政府主导的环境政策体制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风险承担;挤出效应;补偿效应;环境治理

[阅读全文]

 

二、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

 

4.双重股权制度与中小投资者现金股利

——基于中概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郑鹏1,魏嘉辉2

(1.浙江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经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双重股权制度使企业创始人免除了控制权市场的威胁,同时也容易诱发其自利行为,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以20082018年中概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了双重股权制度对中小投资者现金股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股权制度相比,双重股权制度并未给中小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现金股利,其原因主要为权利滥用导致的资金占用问题。异质性分析显示,双重股权制度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负向影响效应在自由现金流充足和管理者权利较大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创始人具备的管理者能力可以正向调节双重股权制度对中小投资者股利获取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双重股权制度本土化的相关文献,为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双重股权制度;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资金占用;委托代理

[阅读全文]

 

5.开放式创新与企业ESG表现

——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

李小青,袁思秦

(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131)

摘要: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指引下,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表现的ESG理念愈发受到推崇。开放式创新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有助于驱动企业ESG表现提升,受到理论和实践界广泛关注。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并检验了开放式创新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得出结论:开放式创新广度、深度的提高对企业ESG表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新效率、分析师关注在开放式创新影响企业ESG表现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生命周期处于成熟期、融资约束程度较低的企业中,开放式创新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明显。企业应积极寻求创新合作机会,注重提升创新效率,合理应对外界关注,因地制宜地采取行动;政府需要发挥好监督作用,为企业提供适当的政策保障与金融支持。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ESG表现;创新效率;分析师关注

[阅读全文]

 

6.环保考核、ESG表现与企业价值

——基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胡晓明,陶赟,戴冰

(南京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以201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准自然实验,考察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新型环保考核制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能够提高企业价值;(2)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可以通过提高企业ESG表现进而提高企业价值;(3)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离任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在非重污染企业、媒体关注度较低地区、绿色金融水平较低地区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如何健全领导干部环保考核机制,更好地激励地方领导干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对离任审计的深化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ESG;企业价值;多期DID

[阅读全文]

 

三、开放经济与对外贸易

 

7.高铁开通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孙伟1,戴桂林2

(1.青岛理工大学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2.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我国高铁开通运行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方向、影响机制和异质性效应。理论上,高铁开通运行通过资源再配置、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进而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以高铁开通运行构建准自然实验,结合20062016年上市公司与海关进出口匹配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预期的准确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运行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此外,高铁开通运行存在非对称市场整合的“中心-外围”效应,即对沿线中心城市内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大。

关键词:高铁开通运行;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准自然实验;“中心-外围”效应

[阅读全文]

 

8.双循环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的双重价值链嵌入

——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观察

戴枫,孙岩,吕笠瞻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不仅需要打通产品市场的堵点,也需要服务链条在国内国际的贯通。生产性服务投入是制造业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来源,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重要动力。基于国内国际嵌入式投入产出表,对20122017年中国31省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进行测算,借助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进一步实证检验国内价值链嵌入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各省份生产性服务业国内价值链嵌入程度普遍高于全球价值链,这表明我国省份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参与程度较低,以参与国内市场为主;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位置较低,位于中下游位置,东中部地区省份的参与度和分工位置普遍高于西部地区省份;生产性服务业国内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攀升,其中西部省份提升作用最为明显。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国内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

[阅读全文]

 

四、数字经济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9.“工业4.0”背景下“中国智造”能否赋能劳动力就业

刘英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77)

摘要:“工业4.0”背景下厘清“中国智造”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有助于缓解“机器换人”带来的冲击,实现“稳就业”目标。基于20072021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工业4.0”理念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中国智造”能否赋能劳动力就业。结果显示:(1)“中国智造”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劳动力雇佣量,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显著。(2)“中国智造”的就业效应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和人口规模适度的城市、低市场地位和小规模企业,高技能劳动力数量多和薪酬水平高的企业中更突出。(3)“中国智造”通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和缓解融资约束影响劳动力雇佣。(4)“中国智造”可以扩大企业利润,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的经营绩效。研究结论为智能时代企业如何实现“稳就业,促增长”提供价值参考。

关键词:“工业4.0”;“中国智造”;劳动力就业;A股上市公司;双重差分法

[阅读全文]

 

10.数字消费与绿色创新驱动:增量与提质能否兼得?

茹慧超,邓峰

(新疆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数字消费是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基于数字消费的“亲绿”特征,借助国家信息消费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检验数字消费驱动城市绿色创新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消费能够有力推动绿色创新增量提质,且该结论通过工具变量法、排除企业绿色创新投机行为、异质性处理效应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对比发现数字消费对绿色创新数量的驱动效应强于绿色创新质量。数字消费以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引领供给端绿色技术进步,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利于强化数字消费对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促进效果;在探究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约束性因素时得出,培育数字化软硬实力、塑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是下一步扩大数字消费政策效应的应有之义;此外,数字消费还存在空间溢出特征,在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下,数字消费驱动城市绿色创新发展的最优辐射空间距离为100~200km

关键词:数字消费;数实融合;绿色创新驱动;增量提质;信息消费试点

[阅读全文]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
Copyright&2014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