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欢迎您!

   首  页 规章制度 过刊浏览 外文推送 联系我们
 《产业经济研究》2020年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联系我们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6
 E-mail:njue_cyjj2011@163.com
 Tel:025-86718786
 网站:http://cyjj.cbpt.cnki.net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0
 E-mail:ncxuebao@163.com
 Tel:025-86718767,86718786
 网站:http://njjj.cbpt.cnki.net
 友情链接
 
 
第四期 您的位置: 《产业经济研究》2020年 > 第四期  
 
 

1.政府创新补贴、市场溢出效应与地区产业增长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实证研究

郭研1,张皓辰2

1.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12.北京大学 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北京 100871

摘要:政府给予企业的创新补贴通过正向的溢出效应作用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Innofund)的项目数据,从行业内溢出和行业间溢出两个维度检验了创新补贴对行业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补贴通过水平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区域内受资助行业的增长。利用投入产出表构造行业之间的生产网络关联, 发现创新补贴还能够通过前向和后向的垂直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内上下游行业的增长。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行业内和行业间的溢出效应都更强,2005年项目筛选机制由集权到分权的变化显著提升了创新补贴的溢出效应。这些结果印证了市场机制和政策实施机制对产业政策效果的影响。此外,尽管创新补贴能够促进行业规模增长,但研究并没有发现创新补贴对行业效率的显著改善作用,这为创新驱动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创新补贴;溢出效应;垂直关联;产业政策;政策实施机制;经济增长

[阅读全文]

 

2.制造企业服务化能否提升出口国际竞争力?

——来自中国制造企业的证据

王恕立,吴楚豪

(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基于WIOD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和BACI数据库的微观数据,分析了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化水平与其出口竞争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服务化水平与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显著负相关。基于不同企业技术水平的分组检验发现,高技术企业的服务化水平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基于不同服务要素投入的分组检验发现,信息和科技服务要素的投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基于技术升级视角,考察了制造企业服务化影响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可能传递机制,发现企业出口竞争力与企业出口附加值率、产品质量和技术复杂度不匹配的悖论。另外,首次分析了制造企业服务化对存续不同年限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发现2000—2014年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存续企业增加服务要素的投入能够提高其出口产品竞争力。研究结论对于推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贸易结构优化具有政策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服务化;企业出口竞争力;三个维度;存续年限;出口行为;出口竞争力的分解

[阅读全文]

 

3.公路基础设施与农业劳动生产率

李涵1,滕兆岳1,伍骏骞2

1.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1130

2.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中国政府对农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尽管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关于其如何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研究仍然较少。利用中国1999—2011年县级面板数据和同时期的交通地理数据,通过构筑准自然实验,并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开通对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可以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处理了高速公路线路规划的非随机性导致的模型估计内生性问题,结果依然稳健。具体来说,高速公路开通使得县域农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约6%,其中,平原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幅度明显高于丘陵和山地地区。在因果关系的识别中发现,高速公路的开通可以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和提升市场准入水平,进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贫困县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显著高于非贫困县。

关键词:高速公路;农业劳动生产率;扶贫开发;地形异质性;农业机械化;劳动力非农转移;市场准入

[阅读全文]

 

4.长三角区域规划与先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PSM-DID模型的经验研究

安礼伟,蒋元明

(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使用2006—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将2010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PSM-DID方法研究《规划》实施对长三角区域先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规划》实施提升了区域内先进制造业企业TFP。(2)动态地看,《规划》在实施之后持续促进了区域内先进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3)异质性分析表明:《规划》实施未能显著促进区域内国有先进制造业企业TFP的提升,而显著促进了非国有企业TFP的提升;《规划》实施对先进制造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TFP的提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出口企业的促进作用较大。(4)《规划》实施通过产业集聚效应,缓解了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压力,促进企业投资并提高资本深化程度,进而对企业TFP产生影响。(5)《规划》的实施存在区域溢出效应。研究结论强调了《规划》作为一项跨区域综合性重大举措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必要性,并指出,利用区域规划破解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藩篱以促进区域内微观主体的共同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长三角区域规划;先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产业集聚;融资约束;溢出效应

[阅读全文]

 

5.开发区设立、区域偏向与企业创新提质

邱洋冬

(暨南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中国的区位导向型产业政策能否从整体上促进园区企业创新质量提升?开发区政策的中西部偏向能否达到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预期?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界高度重视和亟待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专利数据库的组合数据,采用改进的企业层面专利质量测算方法,重点检验了开发区政策能否促进企业创新提质的经验事实。研究发现:开发区政策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专利数量,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专利质量;开发区设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长期激励效应大于短期激励效应。开发区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开发区设立对东部地区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开发区政策的中西部偏向可能导致创新资源的空间错配,甚至导致整体经济效率的损失。市场化、本地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对外开放度是影响开发区政策创新激励效应的重要机制,这些机制导致了开发区政策创新激励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能够为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平衡政策与开发区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开发区;区域偏向;企业创新;专利数量;专利质量

[阅读全文]

 

6.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资源配置效率

宗慧隽,李真

(山东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从劳动力市场分割角度探讨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通过使用中国1998—2013284个地级市的工业企业数据,以企业加成率离散度刻画了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能有效降低企业加成率离散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劳动力市场分割会抑制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相比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上涨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低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更明显的改善效果。该研究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更换资源配置效率度量方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均成立。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标准上涨通过对企业加成率的非对称影响和促进低加成率企业退出市场两个渠道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而且该影响作用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较低地区更大。因此,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及降低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政策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市场分割;企业加成率;企业加成率离散度;资源配置效率

[阅读全文]

 

7.最低工资、市场演化与生产率增长

杜鹏程1,徐 2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2.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作为劳动力市场最直接的管制手段,最低工资标准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日益突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手动收集的区县级最低工资数据,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关系。微观层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促进了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和抑制了低生产潜能企业进入市场,进而提高了TFP。宏观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进入和退出所引发的市场演化效应是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总量TFP的一个重要渠道。在降低内生性问题和替换核心指标测度方法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分样本的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标准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和竞争型企业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驱动因素,而且对于通过合理化的劳动力政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最低工资;进入退出;市场演化;全要素生产率;资源配置

[阅读全文]

 

8.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准入与异质性企业研发

金晓雨

重庆理工大学 经济金融学院,重庆 400054

摘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松市场准入,产生逃离竞争和利润削弱两种效应,对不同生产率的在位企业研发产生不同影响。首先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推导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生的逃离竞争效应和利润削弱效应共同作用下异质性企业的不同研发行为,并进一步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推导发现:对于高生产率企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生的逃离竞争效应超过利润削弱效应,进而激励高生产率企业研发;而对于低生产率企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产生的利润削弱效应超过逃离竞争效应,反而阻碍低生产率企业研发。利用地级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的自然实验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企业研发的促进作用随着生产率的降低而递减,最终逆转为不利于低生产率企业研发。该结论不仅体现在集约边际上的企业研发投入,还体现在广延边际上企业是否选择研发,并在多种方法下依然稳健。

关键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异质性企业;企业研发

[阅读全文]

 

9.中间投入品资源错配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陈汝影,余东华

(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中间投入品资源错配是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拓展Hsieh and Klenow2009)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资本和劳动资源错配分析基础上,引入中间投入品资源错配因素,同时放松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条件,对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状况进行测算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劳动、资本和中间投入品资源错配客观存在,仅考虑资本、劳动两种要素资源错配时,测算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值远远低于实际值,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损失情况被严重高估,纳入中间投入品资源错配因素,有助于准确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效率实际情况;可变规模报酬对资源错配程度有调节作用,放松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条件,有助于准确测算资源错配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损失情况;与资本、劳动资源错配相比,中间投入品资源错配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损失更为严重;融资约束、行政垄断等因素是制造业资源错配的重要成因。将中间投入品纳入制造业资源错配分析框架,有助于精确考察制造业资源错配真实状况,有利于科学和精准施策,为切实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率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

关键词:资源错配;要素价格扭曲;中间投入品;规模报酬;全要素生产率

[阅读全文]

 

10.价格离散对出口贸易关系稳定的影响

——基于进口商搜寻视角的探析

齐欣,郑颖

(天津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202

摘要:价格离散是检验市场效率的重要指标。基于进口商搜寻视角,在构建价格离散影响贸易关系稳定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采用2000—2007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产品价格离散对以企业产品目的国界定的企业现有出口贸易关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价格离散对贸易关系的稳定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贸易方式来看,价格离散对加工贸易关系稳定的负面影响小于对一般贸易的影响;从企业所有制来看,价格离散对国有企业贸易关系稳定性的影响远高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从目的国契约执行效率来看,相比于高契约执行效率的国家,价格离散对出口低契约执行效率国家贸易关系的负向影响更大。搜寻成本是价格离散影响出口贸易关系稳定的中介变量。价格离散通过增加进口商边际搜寻成本来提高进口商搜寻的预期收益,降低现有贸易关系稳定性。因此,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市场信息效率、市场制度效率,降低价格离散度是推进我国外贸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价格离散;贸易关系稳定;搜寻成本;搜寻收益;质量;产品异质性

[阅读全文]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
Copyright&2014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