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欢迎您!

   首  页 规章制度 过刊浏览 外文推送 联系我们
 《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联系我们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6
 E-mail:njue_cyjj2011@163.com
 Tel:025-86718786
 网站:http://cyjj.cbpt.cnki.net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0
 E-mail:ncxuebao@163.com
 Tel:025-86718767,86718786
 网站:http://njjj.cbpt.cnki.net
 友情链接
 
 
第一期 您的位置: 《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 > 第一期  
 
 

1.能源革命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史丹   王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首先从人类文明演进过程的角度,梳理和总结了能源革命的历史轨迹与特征。随后详细阐述了能源革命对产业发展、经济效率改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将成为国家竞争能力的核心问题,构建以清洁能源供应为主、转变能源消费模式的新型能源体系是世界能源转型发展的大趋势,而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是能源革命的关键。    
关键词:能源革命; 效率改进; 经济发展; 能源消费革命; 新能源;    
   
2.中国能源效率偏低的解释:技术无效抑或配置无效    
盛鹏飞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大量研究表明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然而对能源利用低效的解释却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本文通过构建要素影子价格将价格信息引入到全要素能源非效率的分解框架,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来进一步探析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全要素能源非效率从1998年到2010年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这种改善主要来源于配置无效的降低,而技术无效则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环境管制的加强、市场化进程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对能源效率有明显的改善,而经济结构重型化、能源资源禀赋和工业产业占比增加等对能源效率有明显负效应。    
关键词:影子价格; 能源效率; 配置无效; 技术无效; 非效率分解;    
            【阅读全文】    
   
3.区域货币一体化、资本流动与服务业增长    
杨志远   谢谦   刘洪愧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摘要:自贸区框架下人民币国际化对服务业开放的影响是近来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将隐性贸易成本引入静态货币一体化模型,建立起货币同盟、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在服务业均衡增长路径上考察区域货币一体化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相关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区域货币一体化会通过降低隐性贸易成本促进服务贸易发展;(2)区域货币一体化与服务业增长正相关,与服务贸易和产业的协调性负相关;(3)货币一体化效应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影响较低,对市场开放度较弱的国家影响更大。实证部分采用跨国行业面板数据对三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支持上述结论。文章最后提出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与贸易结构优化协调推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最优货币区; 隐性贸易成本; 市场竞争结构; 均衡增长路径; 双重差分;    
   
4.保险业市场结构调整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吗?    
王博    邵全权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既有研究表明保险业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对保险业市场结构的变化能否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却相对偏少。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结构、稳定性和福利效应4个维度22个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增长质量,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方法使用1999~201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保险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关系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财寿险市场集中程度和竞争程度的提高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保险业盲目反垄断会抑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同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反过来也会加剧保险业的垄断程度。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保险深度和密度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保险业市场结构与各项经济结构变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协同效应各不相同。    
关键词:保险业结构; 经济增长质量; 相对保险深度; 因子分析; 三阶段最小二乘法;    
   
5.产业集聚对我国服务外包生产率的影响: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申朴   刘康兵   尹翔硕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将规模报酬递增的现代服务部门引入Ricci[1]和梁琦[2]模型,在不预设比较优势的条件下,从理论上证明服务业在某一地区的空间集聚将提升该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这意味着集聚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地区间的分工和贸易模式。文章还利用2006~2012年我国17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相关面板数据证实了上述理论预测。本文研究为我国制定和实施"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建设若干服务外包基地"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关键词:服务外包; 集聚; 劳动生产率; 规模报酬递增; 垄断竞争;    
   
6.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    
陈宇峰    章武滨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了1997~2010年全国29个省份的商贸流通效率,并分析了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及商贸流通效率演进的影响因素。效率测度结果显示,全国及三大地区的效率总体呈波浪式变化,并且波动趋势较为一致。其中,东部地区商贸流通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的效率较为低下且较接近。进一步的实证结果表明,对外开放程度显著地影响效率水平,而且是正向提升效率的;产业结构对效率存在正向的影响作用;资本存量和政府财政支出比重对流通效率存在负向的影响作用;市场化程度越高效率亦随之提高;另外城市化水平对效率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商贸流通效率; 超效率DEA模型; 影响因素; 流通需求; 经济结构;    
   
7.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吗?——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    
王辉    张月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院    
摘要:利用58家中国光伏产业上市公司2005~2012年季度数据,采用生产函数法,测度其产能利用情况,考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程度、成因和化解路径。研究发现:除了2008年、2010年和2011年外,中国光伏产业在其余年份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70%,2012年的产能利用率只有60%;中国光伏产业的资本产出弹性偏低,产业发展陷入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低端环节的发展老路;2005~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升降交替,但总体上并未脱离新兴产业发展规律而出现严重的发展危机。文章认为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由结构性过剩和体制性过剩构成,供需结构失衡、过度投资和用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新兴产业等因素是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化解中国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有必要迅速启动内需,构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兴产业产能过剩治理机制,走"四个一批"的化解路径。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光伏产业; 产能过剩; 市场机制;    
            【阅读全文】    
   
8.本地经济结构、外部空间溢出与制造业增长:以长三角为例    
魏守华    汤丹宁    孙修远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创新性地运用市域单元的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综合Combes的本地经济结构理论与Anselin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本地经济结构(专业化、多样化、竞争程度、企业规模、本地市场)及城市之间溢出效应对长三角6个典型制造业集聚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专业化和多样化效应均有利于制造业增长,且空间回归模型能纠正普通OLS回归结果高估的误差;竞争性环境对产品差异化程度高的产业有积极效应;企业平均规模有助于资本密集型而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增长;市场规模对纺织等成本敏感性行业有抑制作用但有利于电子等市场依赖型产业增长。结果还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为高集聚度城市之间(H-H型)的双向溢出、由高向低(H-L型)的单向扩散和由低向高(L-H型)的单向集聚三种模式。对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集聚与扩散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城市群地区产业空间重构的规律。    
关键词:本地经济结构; 空间溢出效应; 制造业增长; 长三角; 产业集聚;    
   
9.区域竞争、本地市场效应与产业集聚——一个包含政府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分析    
陈健生    李文宇   刘洪铎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摘要: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将政府部门加入中心——外围模型后,发现区域间不仅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区域竞争效应,区域竞争优势会通过价格、劳动力成本等方式传导,从而对产业集聚产生影响。随着区域之间竞争差距缩小,区域竞争与本地市场效应共同作用,产业份额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甚至波动。另一方面,在市场和产业占优的区域,在区域竞争方面也会获得相应的优势,可以有更宽松的政策选择面,政府的政策调控会加速产业集聚。最后使用我国数据进行计量实证检验,提出应该从统筹协调区域发展、构建透明有序竞争机制以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调整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 区域竞争; 本地市场效应; 产业集聚; 税收统筹; 政府行为;    
   
10.国有与非国有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分析——基于资源配置效率与平均生产率    
龚关    胡关亮    陈磊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招商银行海口分行    
摘要:本文以中国1998~2007年工业企业制造业数据为基础,运用Levinsohn-Petrin半参估计法,分别估计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每年的总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分析造成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总TFP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配置效率在这10年间有少许的改善;2.企业平均生产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是国有企业总TFP低于非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3.早期较低生产力的国有企业占有过多资源,这导致比较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使得总的生产效率低下。然而随着资源逐渐从低生产力企业流向高生产力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在随后10年中有显著改善。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 制造业; 经济增长; 半参数估计;    
   
11.垄断势力的行政获取与高额利润的市场获得——对银联身份变迁的双边市场解读    
曲创    朱兴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垄断行业的整体效率与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过程密不可分,我国的经济转型过程造就了具有独特形成过程的垄断行业,厂商在转型前依靠行政力量获取了垄断地位,在转型后又以市场行为获得高额利润。基于双边市场的理论框架,本文以中国银联和支付卡行业为例,构建了平台厂商市场势力获取和维持的两阶段理论模型,研究了平台厂商市场势力的决定因素和竞争目标的阶段性差异,对中国银联从金融机构到商业公司的身份变迁过程进行了解读。"非竞争"的过去和垄断的现在使得我国支付卡行业效率低下,提高了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成本。    
关键词:双边市场; 支付卡; 中国银联; 经济转型; 最低网络规模; 行政垄断;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
Copyright&2014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