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民经济与产业经济
1. 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杜蓉,乔均
(南京财经大学 粮食和物资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摘要: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发展不均衡,整体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梯度递减的分布特征;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向效应,但消费层次受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呈现出“生存型消费支出>享受型消费支出>发展型消费支出”的消费层次异质性特征。影响机制研究显示:金融发展对人力资本和人均收入产生了正向效应,进而带动农村居民消费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会导致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发生显著变化。提出完善农村金融发展体系、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以及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等政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金融发展;中介效应;门槛回归
[阅读原文]
2. 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提升中国制造业产业融合水平吗?
姜博
(沈阳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发达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考察基础设施建设对制造业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利用2005—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业产业融合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产业融合进程。第二,上述影响效应因地理区位、行业特性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基础设施建设对东中部地区、技术密集度较高和盈利能力较强的制造业产业融合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对西部地区和盈利能力较弱的制造业产业融合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在具体结构类型差异方面,信息通信和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建设对制造业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后得到更大发挥,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作用则呈现弱化趋势。第三,进一步检验影响机制后发现,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降低生产与交易成本、促进要素流动与知识溢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等途径提升制造业产业融合水平。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产业融合
[阅读原文]
3. 地方经济增长压力影响到企业创新了吗?
陈明利,吉黎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摘要:从地方经济增长的视角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对微观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提出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对辖区内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理论假说,手动搜集2007—2018年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辖区内企业创新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在变换不同的核心解释变量指标、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后依然保持稳健。研究发现,产权异质性、区域异质性等的差异导致经济增长目标影响企业创新的效应不同,即相对于国有企业,这种经济增长目标对民营企业的创新影响更显著;相对于中央国企,对地方国企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东部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对中西部地区企业影响更大。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原因和逻辑,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企业创新;企业投资
[阅读原文]
4. 中心城市推动城市群平衡发展的机制研究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
高小珺,郭晗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110044)
摘要: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群的增长极对城市群的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已有文献研究,从中心对外围、中心与外围以及城市群整体三个角度提出了三个理论假说,在利用全局主成分方法测度京津冀城市群地级以上城市的平衡发展水平后,进行实证检验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中心城市的综合示范效应与城市群全部个体的平衡发展指数具有明显的“U”型关系。(2)在中心与外围的互动关联中,中心与外围的经济引力作用、中心城市的产业外溢效应、投资溢出效应的增强有利于推动城市群的平衡发展;消费外溢效应与外国城市的平衡发展指数呈“U”型相关性。(3)劳动力流动与城市群平衡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阶段性、负向的线性相关,而资本流动与平衡发展具有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产业集聚仅能作为调节变量加强资本流动对城市平衡发展的抑制作用。(4)等级越高的城市受到的中心城市综合示范效应、经济引力、产业外溢、投资外溢对平衡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强,而来自中心城市的消费外溢效应对于第二梯度的城市平衡发展水平的提高更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
关键词:中心城市;平衡发展;外溢效应;产业集聚;城市等级
[阅读原文]
二、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
5. 数字金融能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吗?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证研究
王霄1,邱星宇1,叶涛2
(1.暨南大学 管理学院,广州 510000;2.澳门科技大学 商学院,澳门 999078)
摘要:数字金融是科技赋能传统金融的新产物,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支持系统,可以培育企业的动态能力,对企业创新战略影响深远。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利用2011—2018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中的民营企业数据,对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进行检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而高管金融印记影响感知动态能力机制,弱化了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的正向关系;组织冗余影响抓取动态能力机制,强化了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的正向关系;股权集中度影响动态能力机制,弱化了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的正向关系。研究揭示了动态能力作为内在机制在数字化时代下对企业创新战略的影响,扩展和深化了组织创新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数字金融;企业创新;金融印记;组织冗余;股权集中度
[阅读原文]
6. 市场竞争地位视角下高管学术背景与创新投资
——来自资源型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俞静,王运栋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资源型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和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2014—2019年中国A股资源型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高管学术背景、市场竞争地位与企业创新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学术背景对企业创新投资具有促进作用;与市场竞争地位较高的企业相比,高管学术背景对企业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竞争地位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学术背景对开发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创新投资可以提升企业绩效,高管学术背景会增强创新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高管学术背景;创新投资;市场竞争地位;资源型企业;企业绩效
[阅读原文]
7. 创造还是破坏:企业数字化应用对就业的影响
任颋,刘欣
(北京大学 汇丰商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数字化进程深刻影响着企业组织架构和工作任务的变革,使得企业员工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通过使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基于数字技术在企业主要业务中的应用,对企业运营中的数字化程度进行衡量,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应用对就业的影响。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应用对就业的显著影响反映在就业机会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的变化,即在促进企业员工数量增长的同时,提高了受过较高水平教育员工的比例。这一分析结论具有行业及企业规模的异质性,但没有发现员工性别上的差距。研究结论表明,企业数字化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推动了就业结构的提升,政府和企业都应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并加强就业培训,以保障劳动者在数字经济下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数字化应用;就业机会;就业结构
[阅读原文]
8. 政府释放疫情信号会影响投资者情绪吗?
——基于断点回归的证据
耿瑞霞1,杨旭宇2
(1.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劳动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
摘要:基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3月20日中国277个城市地方政府首次防疫公文和首次复工公文发布情况、中国股票市场中A股与B股当日股票交易成交量数据,运用精确断点回归方法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地方政府的首次防疫公文和首次复工公文发布所释放的疫情信号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政府首次防疫公文发布显著影响了投资者情绪,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股市交易量的波动与提升,A股交易与B股交易分别提高了3.8个百分点和22.4个百分点。在添加控制变量和利用不同的带宽设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市场情绪变化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均得到一致结论。结论印证了疫情期间政府防疫行动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不仅从政府行为角度为行为经济学中投资者情绪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解释,同时也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与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实证证据。
关键词:投资者情绪;疫情信号;政府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阅读原文]
三、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9. 碳市场流动性与区域低碳经济转型
——基于低碳技术创新的双重中介效应分析
张修凡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摘要:碳市场能够激发企业进行低碳技术改造,通过市场化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效控制碳排放总量,激励区域经济的低碳转型。根据2013—2019 年中国各季度8个试点市场的面板数据,使用混合效应假设下的Bootstrap方法,系统检验碳市场流动性通过技术创新影响区域低碳经济转型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碳市场通过技术创新间接促进区域经济转型的中介效应显著;(2)碳市场可以同时通过突破式创新与渐进式创新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在混合效应假设下,存在碳市场流动性区域低碳转型的并联双重中介效应。由此,可通过增强碳市场流动性以支持技术创新进步,进而推动区域低碳转型发展。
关键词:碳市场;流动性;技术创新;低碳转型;中介效应
[阅读原文]
10.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
——来自长江经济带城市的证据
杨校美,张永进,曾瑞,赵亮
(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开封475004)
摘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采用区位熵和赫芬达尔指数分别度量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用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构建环境污染指数,运用城市面板模型,分析2009—2018年中国长江经济带地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整个长江经济带城市层面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城市的环境污染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协同作用下对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水平越高,专业化集聚对城市污染的抑制作用越大,多样化集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从分城市规模层面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在中小城市中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调节作用在大城市中更为显著。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环境污染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