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欢迎您!

   首  页 规章制度 过刊浏览 外文推送 联系我们
 《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联系我们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6
 E-mail:njue_cyjj2011@163.com
 Tel:025-83495926
 网站:http://cyjj.cbpt.cnki.net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0
 E-mail:ncxuebao@163.com
 Tel:025-83495927
 网站:http://njjj.cbpt.cnki.net
 友情链接
 
 
第五期 您的位置: 《产业经济研究》2015年 > 第五期  
 
 

1.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竞争力——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国际比较研究    
陈文府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运用最终产品增加值方法,提出了一个理解世界各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力的框架,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评估了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增加值创造的竞争力。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一定程度下降不等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在中国制造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尽管制造业最终产品本地增加值比重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波浪式变化轨迹,但是它一直远远大于出口贸易本地增加值比重,而且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所占份额呈稳步上升趋势。制造业中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的细分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低技术行业和中技术行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少数高技术行业逐渐获得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化水平较低。大力发展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化水平,是中国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制造业竞争力; 全球价值链; 世界投入产出表; 最终产品增加值; 生产性服务;    
   
2.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对升级的影响与升级路径选择——基于出口垂直专业化视角的研究    
张彬    桑百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摘要:入世之后,中国面临的市场规模、市场准入、经贸规则等发生新变化,作为中国外贸主力的制造业,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影响其升级进程。本文对2002、2005、2007和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垂直专业化1水平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参与国际分工程度提高,但趋势在弱化,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更高。随后结合相关指标和对制造业的细分,分析入世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间和产业内升级状况,结果显示产业间升级有所改善,而产业内升级经历了进展、逆转和再进展的波折变化,这有别于以往的研究。通过计量模型实证验证国际分工对制造业两种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产业间升级,各制造行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与产业内升级同向变化,且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内升级作用最大,对资本密集型的作用次之,对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作用最小。最后,对上述状况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未来制造业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 国际分工; 垂直专业化; 产业升级; 升级路径;    
   
3.中国地区工业生产率增长差异及收敛性研究——基于三投入DEA实证分析    
李健    卫平    付军明    
湖北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咨询所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在传统的两投入非参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把人力资本纳入到研究框架中,形成三投入非参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进而分析了中国各地区1998—2011年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变迁和各地区工业TFP增长的收敛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震荡式的上升,年均增长率为5.2%,且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恶化对TFP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东部和西部的工业TFP增长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的工业TFP增长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西部地区的工业TFP增长率位居三大地区之首;东部地区工业TFP增长的动力源泉是技术进步,而中西部地区工业TFP增长的动力源泉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双驱动;全国及三大区域工业TFP增长均不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即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但全国及三大区域工业TFP增长均存在条件收敛。    
关键词:工业; 全要素生产率; 人力资本; DEA; 收敛性;    
   
4.环境治理降低中国工业全要素增长了吗?——基于修正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研究    
王佳     盛鹏飞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研究大多认为环境管制会导致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下降,然而此类研究忽视了环境污染的产生过程以及环境污染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内生性关系,并导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测算出现偏差。因此本文尝试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出发来构建环境治理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研究表明,环境治理并没有降低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较高的环境治理水平可以显著促进地区工业的全要素增长。    
关键词:环境治理; 工业经济; 方向性距离函数;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可持续发展;    
   
5.集聚经济对地区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库1998—2007年的匹配数据    
孙楚仁     赵瑞丽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收入差距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V"形趋势转变。现有研究主要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角度来考察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较少从行业内收入差距的角度进行考察。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库1998—2007年数据考察了集聚的不同模式对地区行业内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发现地方化经济会拉大地区行业内收入差距,而竞争经济、行业多样性会降低行业内收入差距。行业的主要特征如行业内外资比例以及资本密集度会拉大行业内收入差距,行业内出口比例以及行业内市场化程度会降低行业内收入差距。经济集聚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非完全不利。    
关键词:集聚; 城市化经济; 地方化经济; 竞争经济; 多样化经济; 行业内收入不平等;    
   
6.《劳动合同法》改善了工资扭曲吗?——来自中国工业部门的证据    
杨振兵     张诚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扭曲程度,然后采用倍差法考察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工业部门工资扭曲程度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发现,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是可靠的。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引起工资扭曲程度年均下降0.4403%,表征要素投入结构的劳动资本比每下降1%,工资扭曲程度下降0.4902%,我们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的政策干预可以缓解工资扭曲现象,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充分发挥辅助作用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工资扭曲; 随机前沿分析; 倍差法; 工业行业;    
   
7.出口与工资不平等——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证据    
张杰     陈志远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和金融高级研究院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2004年普查数据,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研究了出口与工资不平等的关系及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在行业层面上,出口密集度与工资不平等程度呈现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出口活动的参与会降低工资不平等;教育水平是解释工资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以往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研究未予以重视;在企业层面上,我们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提高低工资企业的工资来降低不平等,即出口主要通过相对地提高低工资企业的技能溢价从而缓和工资分布的不平等。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针对出口对工资收入优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出口; 工资不平等; 技能溢价; 工业部门; 影响机制;    
   
8.宏观经济冲击、产业政策与地方政府补助    
钱爱民    张晨宇    步丹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本文以2008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四万亿元刺激计划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为背景,考察了这一经济刺激计划对政府补助资源分配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对政府补助资源的分配具有显著的影响,与未被支持的行业公司相比,被支持的行业公司获得了更多的政府补助;在国有企业及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被支持的行业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促进了微观企业投资和宏观经济增长。本文从政府补助的视角为经济刺激计划下地方政府行为如何变化提供了解释,同时也揭示了经济刺激计划下地方政府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内在机理。本文结论对后期经济政策的制定及资源配置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宏观经济冲击; 产业政策; 政府补助; 企业投资; 经济增长;    
   
9.市场潜能与国内市场分割——基于中国省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蔡宏波    戴俊怡    李宏兵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贸易引力方程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基础模型,通过省际间的投入产出、地理距离和贸易数据,构造出区别于以往研究的市场潜能指标,以此衡量每个国内城市所面对的自身、省内其他城市、国内其他省份的城市和国外贸易伙伴的潜在市场需求。而后,基于Samuelson的"冰川成本"模型,采用相对价格法构造出国内市场分割指标,并对1994—2011年我国商品市场分割程度进行了测算,得到与以往研究认为我国商品市场正在趋于一体化的基本一致的结论。最后,在实证分析市场潜能对国内市场分割的影响时,结论显示市场潜能越大的地区,地方政府保护本地经济的成本就会越高,从而有利于降低市场分割的程度。此外,经济国有化程度越低、地方政府掌握地区资源越多、地方财政自主能力越强,都将越有利于市场整合。    
关键词:市场分割; 市场潜能; 空间集聚; 地方保护; 经济国有化;    
   
10.多维度距离下的中国文化产品贸易    
黄玖立    周泽平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文化产品贸易既是国际贸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从经验上考察了地理、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多维度距离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基于1999—2010年法国CEPII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的文化产品尤其是核心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流量主要受文化、制度等距离因素的影响,地理、经济等传统距离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以遗传距离作为文化距离的工具变量克服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    
关键词:文化产品贸易; 文化距离; 政治距离; 制度距离; 遗传距离;    
   
11.控制性家族类型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促进效应”还是“阻碍效应”?    
陈建林    
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民营企业普遍遇到"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然而现有的研究忽略了我国民营企业内部的家族因素对债务融资的影响效应。关于控制性家族与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关系,家族声誉理论和利他主义理论的观点截然相反。针对上述学术争论,本文把控制性家族区分为两类:创始家族和非创始家族,探讨控制性家族类型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效应。本文采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总体而言,控制性家族与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的关系不显著,既不支持"促进效应",也不支持"阻碍效应"。(2)创始家族对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发挥"阻碍效应";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此阻碍效应更加显著。(3)非创始家族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发挥"促进效应";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此促进效应更加显著。(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家族控制公司的债务资金配置是低效率的。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可整合家族声誉理论和利他主义理论的争论,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提出新的分析视角。    
关键词:控制性家族; 民营企业; 债务融资; 制度环境; 家族类型;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
Copyright&2014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