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欢迎您!

   首  页 规章制度 过刊浏览 外文推送 联系我们
 《产业经济研究》2018年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联系我们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6
 E-mail:njue_cyjj2011@163.com
 Tel:025-83495926
 网站:http://cyjj.cbpt.cnki.net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0
 E-mail:ncxuebao@163.com
 Tel:025-83495927
 网站:http://njjj.cbpt.cnki.net
 友情链接
 
 
第三期 您的位置: 《产业经济研究》2018年 > 第三期  
 
 

一、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制造品牌化

——一个产品性能分解的分析框架

段巍1,邓若冰2,吴福象1

1.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2.南京邮电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摘要:价值链分工模式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化路径。基于Lancaster分析框架将企业生产行为重构为不完全信息下的性能供给,并引入要素品牌化来分析下游新兴企业的供给决策。研究发现:产品供给质量与信息扩散速度成正比;要素品牌化可以缩小企业间的技术落差,拓展了产品性能信息扩散渠道,使得产业整体规模扩张;当下游企业具备大规模柔性制造能力时,要素品牌化能促进下游产品企业供给更高质量的产品。为此,以产业链中游为平台塑造W型价值链,是中国高技术行业实现品牌化的关键。

关键词:要素品牌化;品牌声誉;供给侧改革;全球价值链;W型价值链;产品性能分解

二、上游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资源错配改善

唐荣,顾乃华

暨南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32

摘要:基于服务业价值链视角,首次通过定量测度服务业上游度情况,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嵌入与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服务业上游度对资本配置过度和资本配置不足均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但会加剧劳动力错配程度;(2)服务业上游度对资本和劳动力错配产生的影响会受到区域分工指数、知识溢出、产业集聚等因素的调节;(3)服务业上游度对资本错配的改善效果会因为地区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得到加强,劳动力错配的加剧效果因此而得到削弱;(4)一般情况下,服务业上游度的提高对中西部地区资本错配的改善效果更大,但当劳动力配置不足时,服务业上游度对东部地区的加剧作用最大,而当劳动力配置过度时,西部地区错配受服务业上游度的影响更大。研究可为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平衡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上游生产性服务业价值链嵌入;资源错配;区域分工;知识溢出;产业集聚

三、降低银行贷款规模有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吗?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

孙成浩,沈坤荣

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银行贷款是企业投资资金的重要供给来源之一。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银行信贷偏好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银行贷款规模、企业异质性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表明,贷款规模与产能利用率显著负相关,这意味着贷款规模过高是造成中国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降低贷款规模,才能有效遏制企业过度产能投资倾向,进而提升产能利用率。细分研究发现,这一特征在不同类型企业间呈现异质性。因此,在产能过剩治理过程中,金融监管部门应对银行信贷偏好、信贷歧视进行适度管控,在控制银行贷款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其中,所有制层面,应降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提升集体和私营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企业规模层面,降低小型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提升大中型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政府关系层面,降低政府关系强和没有政府关系类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提升政府关系弱类企业贷款规模及占比。这对于从企业投资资金供给侧改善投资结构,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产能利用率;制造业企业;银行贷款规模;信贷偏好;信贷歧视;企业异质性

四、政府R&D资助的非线性创新溢出效应

——基于环境规制新视角的再考察

韩先锋1,惠宁1,宋文飞2

1.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

2.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119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提升政府R&D资助效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打造“有为政府”的重要内容。与以往研究不同,基于环境规制的新视角再考察了政府R&D资助对企业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1)政府R&D资助有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但资助效果的有效实现具有一定的环境规制约束;(2)在环境规制门槛下,政府R&D资助效果表现出明显的“U”型非线性特征,只有当环境规制水平超过一定限度时,政府R&D资助才会有效,也只有在更为严厉的环境规制强度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资助效果;(3)环境规制约束下的政府R&D资助效果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一是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资助效果的约束性最强,只有在相对更高的环境规制水平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的创新溢出。二是过低的环境规制水平会负向调节中部地区的政府R&D资助效果,较高的环境规制水平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负面影响。三是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正向调节政府R&D资助效果,但只有当环境规制水平超越一定限度时,资助效果才能实现最优。因此,充分注重环境规制的约束,推动政府资助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有机融合,可能是新时代有效提升政府R&D资助效果的重要着力点。

关键词:政府R&D资助;企业创新效率;环境规制;门槛效应;空间异质性

五、河长制视域下环境分权的减排效应研究

李强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摘要:环境政策究竟应该由中央政府制定还是由地方政府制定?中央政府的环境政策效应与地方政府的环境政策效应孰优孰劣?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关于环境分权和环境集权的问题。从我国河长制制度创新出发,认为河长制的本质在于环境分权,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阐释了环境分权影响环境污染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环境分权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相较于环境集权而言,环境分权更有利于降低我国的环境污染水平,意味着环境分权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有效举措。引入环境行政分权、环境监察分权和环境监测分权的稳健性检验表明,行政上、监察上和监测上的环境分权都有利于降低我国的环境污染水平,进一步表明环境分权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为我国环境治理与河长制的实施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及理论支撑,对于有序推进我国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环境分权;环境集权;环境污染;减排效应;河长制

六、经济集聚的减排效应: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的解释

张可

华东政法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1620

摘要:构建了一个包含污染外部性的空间经济理论模型,基于2002-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的环境效应。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污染排放强度呈倒U型关系,经济集聚超过一定的临界水平后将呈现出减排效应,不同污染物的减排临界点存在差异;经济集聚、污染排放强度和污染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和地区交互影响;经济集聚促进了污染排放总量的空间集中,经济活动向经济密度高的城市集中有利于减排。文章认为经济集聚具有促发展和减排的双重红利,与低经济密度的分散型空间发展模式相比,经济集聚更加环保。

关键词:经济集聚;环境污染;减排;空间溢出;空间经济学;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七、货物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加剧了母国的环境污染吗?

——基于“污染天堂假说”的逆向考察

王柏杰1,周斌2

1.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072

2.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在CopelandTaylor的生产—污染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代表性企业、代表性消费者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货物出口贸易及对外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通过选取中国30个省份2003-2015年的数据,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环境污染综合系数,并分别建立模型对其联合效应、门槛效应进行检验。最终得出三个主要结论:(1)货物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效果并不相同,货物出口贸易对环境有积极影响,而对外投资和环境污染之间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货物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联合效应表明出口贸易抑制环境污染,并且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会增加我国污染排放,反驳了那些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减少本国污染物排放的观点;(3)出口贸易在加剧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且随着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效果将会减弱。

关键词:货物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污染天堂假说;综合环境污染指数;门槛效应

八、“一带一路”背景下融资方公私合营模式的资本结构分析

邓忠奇1,陈甬军2

1.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2.中国人民大学 商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在当前国际宏观经济背景下,“一带一路”成为改善全球治理的抓手,但截至目前,论证其双赢”机理的理论模型十分鲜见。为此,从公私合营(PPP)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揭示出PPP模式的融资约束效应和知识转移效应,表明PPP项目成本与私人部门参与程度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知识转移效应较大时私人部门最优参与程度较高,当融资约束效应较大时私人部门最优参与程度较低。最后,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国际电力行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中国电力、港口、公路和污水处理四个行业的微观项目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效应、知识转移效应以及PPP项目成本曲线的“U”型关系显著成立;此外,东道国将项目完全或者较大部分承包给中国企业或者中国企业主导的联合企业是比较占优的策略,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而缓解国内产能过剩。

关键词:“一带一路”;公私合营;融资约束效应;知识转移效应;资本结构

九、外资进入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转换

——基于多产品企业视角的研究

樊娜娜

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

摘要:产品转换是有效配置企业内部资源的重要途径。在理论分析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行为影响的基础上,基于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促进本土企业进行出口产品转换,在外资竞争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共同影响下,企业倾向于选择既增加新产品种类又减少旧产品种类的方式进行产品转换,考虑不同外资进入指标和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稳健;外资进入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转换行为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和行业技术机会不同而存在差异,相对于国有企业和高技术机会企业,外资进入对民营企业和低技术机会企业产品转换行为的影响更大;外资进入降低了本土企业核心产品的出口集中度,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关键词:外资进入;产品转换;多产品企业;核心产品;出口集中度

十、R&D税收激励产业政策与企业生产率

胡凯1,吴清2

1.武汉理工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2.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以2009-2013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R&D税收激励政策的生产率效应。运用能揭示技术创新不同阶段渐次影响的CDM模型进行研究发现,R&D税收激励能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支出但不能增加专利产出,也不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制度环境对R&D税收激励政策的生产率效应也没有产生互补性。分组检验表明,R&D税收激励的生产率效应因所有制和技术前沿距离而有差异。针对R&D税收激励渐次影响生产率效应的关键因素,提出应在研发支出的真实性、专利质量、专利转化体制机制以及政策实施所依存的制度环境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R&D税收激励;制度环境;研发支出;专利;全要素生产率;CDM模型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
Copyright&2014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