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民经济与产业经济
1.中国和欧盟碳排放权市场的非对称多重分形统计分析
王宏勇,许柳柳
(南京财经大学 应用数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中国碳排放权市场的建立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碳排放权市场的波动特征及市场效率也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以中国湖北省碳排放权市场和欧盟碳排放权市场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对称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方法(A-MF-DFA),研究中国和欧盟碳市场价格波动的多重分形特征和市场效率,并分析不同趋势下的市场多重分形性来源。实证结果表明:两个市场的波动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多重分形性,且两个市场上升趋势的多重分形性强于下降趋势的多重分形性;欧盟市场的效率比中国市场的效率稍高;在上升趋势下,两个市场收益率序列的多重分形性来源于序列的长程相关性和胖尾分布,但胖尾分布的贡献更大;而在下降趋势下,胖尾分布是造成多重分形性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碳排放权市场;非对称性;多重分形分析;市场有效性
[阅读全文]
2.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高铁助力效应
——兼论高铁创新区设计方案
张明志1,2,李兆丞1,2,王韧3
(1.山东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财经大学 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4;3.山东省社会科学院 财政金融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对2013—2015年全国企业专利调查问卷数据和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进行精准匹配,并借助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相对于非高铁开通城市,高铁开通对城市企业创新效率起到显著的提升作用;去除省会等区城中心城市的回归结果仍然支持这一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区城中心城市高铁开通的创新效率增加量要高于非区城中心城市。进一步进行内生性考虑与稳健性检验,证实了高铁开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将创新效率引入高铁经济研究范畴,从效率层面衡量高铁开通为城市运转带来的有益传导,进一步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近高铁站园区规划设计和区城创新“三角”小循环设计两条建议方案。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城市交通外在环境的分析视角,有助于评价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效果的影响,形成跟踪性考察,同时也为高铁缓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高铁;创新效率;创新型城市;服务业;高素质人才
[阅读全文]
3.金融集聚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机制研究
朱广印,王思敏
(青岛理工大学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
摘要:当前中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期,金融集聚能够支持各大产业的绿色改造与技术升级。助力于经济结构转型。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金融集聚作用于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效应,并进一步探究其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中介渠道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空间机制。结果表明:(1)绿色经济效率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呈“N”型波动趋势。(2)前期金融集聚不利于本地及周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后期则发挥出正向促进作用,两者呈“U”型,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的空间机制实现。(3)金融集聚还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中介机制对当地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产生影响,其中前者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因此,应当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增强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力度,进而协同推进区城绿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金融集聚;绿色经济效率;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
[阅读全文]
二、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
4.参股民企能提高国资报酬率吗?
吴秋生,任晓姝
(山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能否实现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的双赢是目前待研究的问题。以2013—2020年沪深A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对国有资本投资报酬率的影响,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和国有股东治理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参股民企可以显著提升国有资本报酬率,并且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入股民企后国有股东委派董事、监事或高管进一步参与民营企业治理的情况下,这种提升作用更明显。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国有资本参股后,民企经营绩效提高增加了国企的投资收益进而促进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研究对于推进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资本有效利用以及实现各类所有制经济主体的共同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国资参股;国资报酬率;混合所有制;市场化程度;国有股东治理
[阅读全文]
5.基金经理能够战胜市场吗?
——基于双重自举抽样法的证据
廖长友1,李玉敏2,刘星意3
(1.西华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2.西华大学 国际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39;3.北京大学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北京 102600)
摘要:在评价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时,自举抽样法能够有效控制运气因素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因而得到广泛运用。自举抽样有不同的实现方法,基于双重自举抽样法,计算在假设检验中不同自举抽样实现方法的两类错误,并确定更为可靠的自举抽样方法,在此基础上检验国内市场基金经理是否能够战胜市场。研究发现,按时间对所有基金的回归残差序列同时自举抽样并且同时不对因子收益联合自举抽样的实现方法是更为可靠的自举抽样方法。进一步发现,在2011—2015年间,基金经理没有获得超过市场基准的超额收益,没有证据表明基金经理战胜了市场;而在2016—2020年间,基金经理整体上获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基金经理战胜了市场。
关键词:基金经理;双重自举抽样法;市场有效性;投资能力
[阅读全文]
6.父母就业类型与子女创业选择
詹韵秋
(西南财经大学 社会发展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难等问题凸显的背景下,支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对缓解就业困境、驱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创业活动与家庭社会资本紧密相关,子女的创业选择也会受到父母就业类型的影响。使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微观数据,重点探讨父母在体制内就业对子女创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父母在体制内就业对子女创业选择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果依然稳健。(2)父母在体制内就业对子女创业选择的抑制效应在儿子和女儿之间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之间存在异质性,对儿子和高收入家庭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3)从作用机制来看,父母在体制内就业能够显著提高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而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能影响其创业概率。(4)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对子女创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父母体制内就业;子女创业选择;社会资本;作用机制
[阅读全文]
三、开放经济与对外贸易
7.高水平区域贸易协定与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调整
——基于协定条款异质性视角
张先锋1,赵鑫1,李辉2
(1.合肥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通过构建RTA条款的深度指数,从协定条款异质性视角,系统考察了高水平RTA对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调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RTA深度增加显著提升了企业选择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方式的概率。(2)RTA深度增加通过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技术溢出和加剧竞争效应促进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调整。(3)“WT0+”和“WTO-X”条款深度增加均会促进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调整;除贸易便利化条款外,关税减让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等9项核心条款的实施均会促进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调整;与发达国家签订实施的RTA深度增加对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调整的促进作用高于与发展中国家签订实施的RTA;RTA深度影响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调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竞争效应渠道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样本均显著,但技术溢出渠道仅在协定伙伴国为发达国家时显著。(4)RTA深度增加引致的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调整能够提升企业的成本加成率。
关键词:区域贸易协定;出口贸易方式调整;竞争效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溢出
[阅读全文]
8.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
——基于参与度和分工地位视角的实证检验
陈晓华1,潘梦琴1,陈航宇2
(1.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2.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摘要:基于WIOD数据库,在测度出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及分工地位的基础上,从多维视角剖析了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高技术含量中间品的进口显著提高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但抑制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2)不同技术吸收能力在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关系中呈正向调节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在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抑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U”型调节效应;(3)进口高技术含量中间品会加剧中间品进口依赖,抑制进口国资本积累和研发人员规模的扩大,导致后发国家劣势固化。由此可见,高技术含量中间品进口是一把“双刃剑”,而破解“双刃剑”负向效应的关键在于提升本土高技术含量中间品的生产能力。
关键词:进口中间品;技术含量;制造业;全球价值链
[阅读全文]
9.中欧班列开通促进了城市外商投资吗?
——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刘兴华1,易扬2
(1.江西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暨南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在对C-D函数进行拓展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中欧班列开通对外商投资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促进了外商投资,结论在安慰剂检验、工具变量检验及考虑同期政策干扰后仍然成立;中欧班列开通具有地理区城和经济区城上的异质性对西部地区和二类城市的影响效果更强;中欧班列开通对内陆地区的产业结构重塑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欧班列开通通过影响对外开放程度和投资环境进而作用于外商投资,表现为促进沿线地区产业集聚减少投资信息不对称、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沿线地区应抓住中欧班列开通契机,发挥班列开通在缩短信息距离、节约投资成本、增强产业集聚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弥补要素禀赋的缺陷,共享经济发展“红利”。
关键词:中欧班列;PSM-DID;工具变量;外商投资
[阅读全文]
10.外资引进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多样性消失
张鹏杨1,李雪1,李柔2
(1.北京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2.广西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摘要: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国的快速增长,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多样性却鲜有上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数据,以企业自主创新为切入点,探究了FDI对企业出口产品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FDI的后向关联溢出即外资企业使用上游本土企业中间品是造成中国本土企业出口产品多样性“消失”的重要原因,这一结果在考虑内生性和使用多重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FDI的后向关联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天花板”效应,长期来看甚至对企业创新具有消极影响,原因是长期的FDI后向关联溢出强化了中国企业对外资的依赖性,进而减少了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FDI的后向关联所带来的“创新抑制”效应是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多样性“失踪”的重要原因。研究对于启发中国在利用外资的同时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及提升出口产品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FDI;出口产品多样性;前后向关联溢出;“创新抑制”效应;“天花板”效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