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欢迎您!

   首  页 规章制度 过刊浏览 外文推送 联系我们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联系我们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6
 E-mail:njue_cyjj2011@163.com
 Tel:025-86718786
 网站:http://cyjj.cbpt.cnki.net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0
 E-mail:ncxuebao@163.com
 Tel:025-86718767,86718786
 网站:http://njjj.cbpt.cnki.net
 友情链接
 
 
第一期 您的位置: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 > 第一期  
 
 

一、国民经济与产业经济

 1.省级开发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了吗?

——以广东省为例

郭守前,王宽亿

(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利用2000—2013年广东省的县区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省级开发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开发区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珠三角地区的开发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效果强于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实际效果则反之。(2)传统意义的省级开发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均有显著作用,但产业转移工业园只能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不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3)开发区清理整顿之后,政策效应更加凸显,能够更大力度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则需在更长的周期去考察。结论表明,应充分结合各地区潜在比较优势设立开发区,为开发区创造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鼓励开发区集群发展。

关键词:省级开发区;双重差分法;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

[阅读原文]


 2. 多中心空间结构是否有助于工业减排?

——来自中国省级数据的经验证据

陈旭,张硕

(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摘要:基于1998—2016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地理指标与外生政策变量相结合构建工具变量,进而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多中心空间结构对我国工业排放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约束条件。研究发现:首先,单位产值的工业排放随着省份空间结构多中心水平的提升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区分了省份所在区位的差异之后,此结论依然稳健;其次,在作用机制方面,市场一体化和要素流动是多中心空间结构降低工业排放的重要途径;最后,城市化和基础设施水平在多中心空间结构降低工业排放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工业减排的实现既需要各区域加速形成多中心发展格局,提高要素流动速率和市场一体化程度,也需要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推进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进而提升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正向外部效应。

关键词:多中心空间结构;工业排放;市场一体化;要素流动

[阅读原文]

 

 3.基于Copula-GARCH模型的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测度

陈耀辉,马凌云

(南京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许多投资者利用互联网进行投资,2018P2P雷潮爆发,让大家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选择华夏现金增利货币B和广发货币B2017- 2019 年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研究对象,利用EVIEWSR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正态性检验,通过欧氏距离最小法选择二元t-Copula函数建立Copula-CARCH模型,利用MCMC算法对两种货币基金在不同投资组合下的风险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当华夏现金增利货币B的投资比例为0.7、广发货币B的投资比例为0.3时,风险最小,可见不同的货币基金组合对风险的影响不同。同时VaR对于基金权重的变化没有CVaR敏感,极端情况下的风险测度也很重要。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建议:互联网金融风险测度需要重视小概率事件风险,不同的金融投资要有侧重,加强技术研发与统计研究,建立健全有关法规,这样才能有效防范风险。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Copula-CARCH险价值;条件风险价值

[阅读原文]


 4.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与路径优化

陈秀英1 ,李健斌2

(1.广东金融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2.暨南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产业融合的推进至关重要,这离不开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客观评估。基于2003—2017年统计年鉴数据,从行业和区域异质性双重层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状况向中级协调发展阶段转变,“产业融合”特征渐趋明显;从行业层面看,大湾区批发零售业、交通仓储及通讯业与制造业的耦合协调度要高于金融,技术及商用服务业;从区域层面看,广州、深圳等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协调优势领先于东莞、佛山等城市,区域产业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研究结论对推进我国城市群产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耦合协调度

[阅读原文]

 

5.生物能源发展影响了粮食价格形成吗?

——基于玉米品种的实证分析

钱煜昊1 ,侯立军2

(1.南京财经大学 粮食和物资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2.南京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生物能源发展是否影响粮食价格的形成,是粮食流通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议题。在分析中国生物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粮食转化能源政策,建立了适用于分析现阶段能源价格与粮价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BEKK-GARCH模型等工具,进一步实证检验了传统能源与生物能源在长期、短期和波动溢出三个方面如何影响粮食价格。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无论从长期、短期还是波动溢出层面看,以石油和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价格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更大,生物能源发展对粮食价格形成的影响有限。生物能源具有清洁、低碳与可持续等多重优点,是国家未来发展十分倚重的新型能源,建议政府对生物能源加工产业进行分品种、分类别差异化管理,鼓励储备时间超期或品种短期结构性过剩的粮食向生物能源转化。

关键词:生物能源;粮食价格;协整关系;波动溢出

[阅读原文


二、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

6.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影响劳动收入占比吗?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钱程,方军雄

(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

摘要: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的雇佣政策,并进一步考察其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基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2001—2017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发现:当企业面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企业会通过缩减雇员规模、提高职工平均薪酬的方式提高企业的劳动收入占比。机制研究表明,企业通过投资人力资本的方式,提高内部高技能劳动力占比。当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或者存在向下薪酬刚性时,企业更加依赖以人力资源安排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并且更大程度缩减雇员规模。该结论表明,上市公司通过替换公司内部低技能劳动力的方式,缓解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由此产生“敦促效应”,使得外部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劳动收入占比;雇员规模

[阅读原文]


7.碳排放规制下生鲜农产品配送车辆路径优化问题

邱玉琢,张磊

(南京财经大学 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研究碳排放规制下生鲜农产品配送问题,综合考虑自有车队固定成本、车辆租赁成本、制冷成本和碳排放成本,以及因租赁而增加的碳排放、时间窗等因素,构建具有碳排放约束和时间窗的异构车队车辆路径问题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特点设计一种改进的混合遗传算法,采用最近邻法获得初始种群,并设计三种交叉规则快速寻优,通过变异和再利用最近邻法产生一个新解的方式防止陷入局部最优。采用案例分析证明,与传统禁忌搜索算法对比,混合遗传算法的初始解更好,有较强的鲁棒性,最优解质量更好;租赁车辆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使得自身碳排放大大减少,而向外界的总碳排放基本不变。

关键词:物流系统管理;异构车辆路径问题;混合遗传算法;碳排放规制;租赁碳排放权

[阅读原文]


 8.事件经济:探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徐德忠

(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儒商高等研究院,上海 200433 )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伴随工业化高度发展而形成的新的产业形式,其发展模式正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中。对事件经济“虚拟—想象”的市场创意、“一与多”的市场聚合、“时间与空间”的市场叠加、“政府—企业—媒体—消费者”的市场联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剖析,并与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竞争的核心、手段,方向等进行比较,深入探析了两者的联系,总结出“创意+聚集+体验”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其核心是“有目的的人类创意”的事件经济,不仅自身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而且由于它的工作原理与文化创意市场竞争逻辑有着高度的契合,使得这一模式和工作原理可以广泛适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其他行业,达到相关生产资料各种要素快速积聚的目的,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产品、市场、资本方面的跨越式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事件经济;会展经济;创意经济

[阅读原文]

 

三、开放经济与对外贸易

 9.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区位选择

——基于双边友好外交关系的视角

张为付,吴怡

(南京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交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与使命,外交关系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和扩展。双边友好外交关系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对OFDI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运用2010—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考察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对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以下结论:双边友好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区位选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这种促进作用得到加强。因此,企业可以加强对国家之间外交形势的关注,与时俱进,借助政策的东风,主动参与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双边友好外交关系;对外直接投资;一带一路;区位选择

[阅读原文]

 

10OFDI逆向技术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省域自主创新

章志华1,李雨佳2,孙惇林3

1.广东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2.厦门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3.中国人民银行 济南分行,山东 济南 250021)

摘要:选取2003—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检验到自主创新的空间自相关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门槛效应后,构建空间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结论表明:当知识产权保护处在较低水平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自主创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知识产权保护处在中等水平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当知识产权保护处在较高水平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自主创新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情况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尤其是东部地区省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省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仍然较低。

关键词:OFDI逆向技术溢出;知识产权保护;自主创新;空间计量模型

[阅读原文]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
Copyright&2014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