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能改善微观绩效吗
———基于企业异质性和东道国特征的实证检验
丁一兵1 ,刘紫薇2
(1.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2.吉林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利用 2009—2016 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采用 PSM-DID 方法分析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对生产率和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跨国并购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两种作用有逐年减弱的趋势。进一步地,从企业异质性和东道国特征两个方面细分考察异质性跨国并购微观绩效的差异,发现跨国并购显著促进了大中型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国有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但仅改善了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当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对 FDI 态度更加友善、制度水平高于母国时,跨国并购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最后特别关注了跨国并购的内生性问题,并使用动态系统 GMM 方法再次验证跨国并购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为客观评价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研究。
关键词:跨国并购;全要素生产率;财务绩效;企业异质性;东道国特征;PSM-DID;动态系统 GMM
[阅读全文]
2.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测度与影响研究
———基于价值链分工地位视角
郑丹青,于津平
(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利用拓展的增加值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制造业 1995—2011 年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成本,扭曲确实存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和贸易伙伴国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是有效降低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降低贸易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是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增加值贸易;贸易成本;引力模型;价值链分工地位;贸易便利化;系统 GMM
[阅读全文]
3. 出口强度、产品价值链与企业信息化水平
———学习效应还是规模经济效应?
刘 军
(山西财经大学 国际贸易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基于产品价值链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出口强度的信息化效应及其作用路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微观数据,运用 iv-tobit 模型和 iv-oprobit 模型基于总体及产品价值链维度进行实证验证。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强度对其总体及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水平都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在产品价值链中下游环节的正向效应大于中上游环节;出口的学习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是总体及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出口信息化效应显著存在的两个作用路径,但前者的中介作用大于后者。研究结论为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方位推进产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全新思路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出口强度;信息化水平;产品价值链;学习效应;规模经济效应
[阅读全文]
4. 土地要素错配阻碍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吗?
———基于中国 230 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赖 敏
(广西大学 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土地要素作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之一,其合理配置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至关重要。但工业用地和商服用地的出让方式及定价方式的差异,造成土地要素错配现象逐渐凸显,严重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利用 2007—2015 年 230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土地要素错配指数,理论和实证检验了土地要素错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来看,土地要素错配显著抑制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且这种抑制作用不随城市等级不同而变化;(2)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土地要素错配会通过抑制技术创新和扭曲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土地要素错配;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财政科技投入
[阅读全文]
5. 产业集聚与中国企业出口决策
———基于制度质量的视角
白东北,王 珏,唐青青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以制度质量为视角,构建产业集聚对中国企业出口决策影响的理论机制。同时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针对理论机制的三个研究假说进行验证。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方法以及 Heckman 选择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促进企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产业集聚通过教育发展和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通过对不同行业类型、不同窗口期样本以及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的计量检验发现,三种研究假说依然稳健。同时,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法治建设的制度质量视角的进一步讨论,再次验证了产业集聚通过制度质量对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有重要影响。在对渠道进一步识别时发现,金融制度通过融资成本影响企业出口决策,教育制度通过企业的创新活动影响企业出口二元边际,因此,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制度与教育制度促进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微观渠道是企业融资成本与企业创新活动。
关键词:产业集聚;制度质量;企业出口;企业集约边际;企业扩展边际
[阅读全文]
6. 环境规制、产品质量与中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
王 杰1,段瑞珍2,孙学敏3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2. 郑州大学 企业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1;3.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以及产品质量视角下环境规制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并且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环境规制对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嵌入程度和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第二,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和分工地位的影响,因贸易方式、要素密集度、污染程度不同存在差异。第三,通过引入生存模型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具有负向影响作用,但随着产品质量的提升,环境规制有利于延长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时间。
关键词:环境规制;产品质量;价值链嵌入程度;价值链分工地位;价值链持续时间
[阅读全文]
7. 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群集聚经济
姚常成,宋冬林
(吉林大学 经济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我国行政区经济正积极向城市群经济转变,过去“单体城市”发展模式下的集聚经济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当下我国城市群的迅速崛起,尤其是不能解释城市群内中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利用 2003—2015 年我国八大国家级城市群 ① 及其周边非城市群的 197 个地级市基础数据,采用系统 GMM 等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借用规模、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集聚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城市群内借用规模和网络外部性使得集聚经济的范围不断扩大,不论彼此是否相邻,中小城市都能享受和大城市一起所产生的集聚经济的好处;其次,多中心城市群倾向于出现借用规模行为,而单中心城市群则倾向于出现集聚阴影,此外,借用规模行为作用下的集聚经济效应需要充分考量通达性的影响;最后,城市群网络外部性有利于提高城市群内城市的经济效益,且对集聚水平偏低的中小城市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集聚经济;借用规模;集聚阴影;网络外部性;多中心;城市群
[阅读全文]
8. 房价、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区位布局:理论与证据
冯 萍1,刘建江1,罗双成2
(1.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2.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
摘要:引入房价因素对新经济地理模型进行拓展,探讨房价变化对制造业区位布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合 1999—2016 年我国 30 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发现:房价可通过影响地区劳动力成本间接作用于制造业区位布局,且这种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当房价低于门槛值时,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布局无显著影响;当房价高于门槛值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现阶段房价经由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的挤出作用只体现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挤出效应暂未显现。这为我国部分制造业产业内迁和转移的成因提供了较好解释,也为各地构建房价调控和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房价;劳动力成本;制造业区位布局;新经济地理理论;面板门槛回归
[阅读全文]
9. 房价上涨会抑制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吗?
刘 程,王仁曾
(华南理工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利用2005 年至2013 年我国284 个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房价上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房价上涨显著抑制了该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进一步地,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房价上涨通过导致产业间资源错配和挤占企业研发投入,进而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后还考虑了房价上涨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效应,发现房价上涨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负面影响主要存在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所在城市房价上涨对当地产业结构升级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最后为保证结论的稳健性,还进行了多方面的回归检验,结论仍然有效。研究结论对房价调控政策或深化房地产业市场化改革政策的制定,尤其是对推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房价上涨;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错配;企业研发投入;抑制作用
[阅读全文]
10. 取消农业税、财政压力与雾霾污染
彭 飞,董 颖
(合肥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空气质量改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然而,在财政预算软约束的背景下,地方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基于 2005 年全国取消农业税改革作为地方财政收入降低的政策冲击,利用连续型 DID 方法研究了地方财政压力上升对城市雾霾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取消农业税之后,地方财政压力显著上升,进而恶化了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财政收入受冲击越大的地区,雾霾污染越严重。这一效应在经过共同趋势、度量方式、敏感性和其他政策冲击等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为降低农业税收入减少的影响,地方政府有动机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同时降低环境规制,以保证税源稳定,但是以牺牲空气质量为代价。因此,迫切需要改善地方财政困境,管控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加强绿色发展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地方财政压力;雾霾污染;农业税;空气质量;环境规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