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欢迎您!

   首  页 规章制度 过刊浏览 外文推送 联系我们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5年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联系我们
 《产业经济研究》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6
 E-mail:njue_cyjj2011@163.com
 Tel:025-86718786
 网站:http://cyjj.cbpt.cnki.net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南京财大仙林校区行政楼1510
 E-mail:ncxuebao@163.com
 Tel:025-86718767
 网站:http://njjj.cbpt.cnki.net
 友情链接
 
 
第一期 您的位置: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25年 > 第一期  
 
 

一、国民经济与产业经济

1.产城融合对城市创新持续性的影响
——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张治栋,秦潇丹
(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在新时代城市建设过程中,产城融合和城市创新持续性成为两个重要的着力点。将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产城融合对长三角城市创新持续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长三角产城融合度逐年上升,实现了从轻度失调向初步协调的积极转变。(2)产城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创新持续性,且在90%分位数上对城市创新持续性发挥最大化的积极作用。(3)产城融合能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高人才集聚程度、提升信息化水平三种途径提高城市创新持续性。(4)长三角地区的产城融合和城市创新持续性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产城融合的提高可以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改善邻近城市的创新持续性,且相较于地理因素而言,经济因素下产城融合对城市创新持续性的正向溢出作用更强。

关键词:产城融合;城市创新持续性;产业结构转型;人才集聚;信息化
[阅读全文]

2.创新型产业集群何以提升新质生产力?
——来自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李晓龙,魏启帆
(
贵州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加快锻造新质生产力是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与重要着力点,而创新型产业集群作为创新策源地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有力支撑。基于2011年至2022 年中国277 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提高创新质量、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创新型产业集群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机制;创新型产业集群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南方城市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更显著;创新型产业集群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试点城市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有助于推动邻近城市新质生产力提升。

关键词:创新型产业集群;新质生产力;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准自然实验
[阅读全文]

3.境外经贸合作区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基于东道国视角
张晨霞¹,陈 默²,李荣林³
(1.
淮阴工学院 商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2.山东财经大学 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3.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

摘要:从东道国视角出发,分析境外经贸合作区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区建立对东道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检验、机器学习检验、双向固定效应校正检验和内生性分析检验等诸多稳健性检验后仍有效。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是合作区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作用机制。异质性研究表明:(1)通过考核的合作区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合作区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3)合作区对高收入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不明显。扩展性分析表明,境外经贸合作区能够有效发挥其与“一带一路”倡议及区域自贸协定的联动作用。研究结论为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平台推动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系朝着互利共赢合作的方向发展开拓了思路。

关键词:境外经贸合作区;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双重差分;产业转移
[阅读全文]

4.双试点政策如何协同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
——来自专利质押试点与创新型城市试点的证据
杨隽萍,叶 超
(
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仍面临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基于2013-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及其协同作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均促进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绩效成长,且两者的协同增强了这一效果。两大试点政策协同能够显著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绩效成长。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协同效果对较大规模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为显著;相较于东部地区,政策协同效果对中西部地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提供了新的政策视角和理论依据,也为政府后续的政策优化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政策协同;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阅读全文]

二、工商管理与公共管理

5.ESG 表现与企业转型升级:影响效果及机制检验
武永霞12,张真铭1
(1.
甘肃政法大学 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要:ESG理念和转型升级已受到各界的关注。以2009-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ESG表现对企业转型(对内转型和对外转型)和升级(提升研发创新和人力资本升级)的影响作用及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企业ESG表现对企业转型和升级均呈现显著促进作用。卖空机制正向调节了ESG表现对企业对外转型和企业升级活动的影响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ESG表现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转型升级。FSG表现好的企业进行对内转型会降低盈利能力,而提升研发创新会提高盈利能力。当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之后,ESG表现好的企业会减少对内转型和升级活动。异质性检验表明,非国有企业ESG表现越好,对内转型的提升作用越显著。国有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高新技术企业ESG表现对于对外转型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对引导企业进行ESG履责行为和驱动企业更好地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

关键词:ESG表现;转型升级;卖空机制;代理成本;融资约束
[阅读全文]

6.ESG评级对企业内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袁瀚坤12,韩卫冬3,彭刚东4
(1.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00092.南京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3.重庆市税务局,重庆 4011214.清华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研究ESG评级对企业内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ESG 评级显著提升了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劳动收入份额,以及减少劳动收入差距,即同时实现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功能。ESG评级促进企业内共同富裕的作用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效应和提升员工自主权效应两条渠道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ESG 评级对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企业内共同富裕具有差异化影响,具体表现为ESG 评级促进了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非国有、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企业内共同富裕水平。研究结论在理论上为实现企业内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视角,实践上为构建与完善企业内收入分配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ESG;共同富裕;融资约束;员工自主权;就业增长
[阅读全文]

7.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是否影响发展韧性?

——以产业扶贫为例
狄灵瑜,侯婷婷,徐毅哲
(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产业扶贫作为特定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特别强调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扶贫地区面貌,也会对企业自身资源配置和营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产业扶贫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韧性?选择2016-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样本,实证研究产业扶贫行为对企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在经济走势下行期表现出更强的发展韧性。第二,产业扶贫主要通过笃实实业基础、赢得政府支持和缓解融资约束的路径增强了企业发展韧性。第三,在实体投资环境不佳、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以及民营企业中,这一效应会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从发展韧性的视角进一步肯定了企业开展产业扶贫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业扶贫;发展韧性;融资约束;实业经营
[
阅读全文]

三、数字经济与企业数字化转型

8.企业数字化能够促进合作创新吗?
——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马迎霜1,张昊民2,陈 芳1
(1.
黄冈师范学院 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2. 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

摘要:随着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企业数字化对提高创新效率、促进企业间合作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字化在创新领域的应用为企业间开展合作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能力边界视角对企业数字化赋能合作创新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探讨,采用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企业数字化对合作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进行了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合作创新,上述效应在国有企业的影响程度高于非国有企业,呈现明显的产权性质异质性;能力边界在企业数字化与合作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管团队社会资本正向调节企业数字化与合作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数字化赋能合作创新的内在机制,并为推动企业数字化建设、实现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经验证据。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合作创新;能力边界;高管团队社会资本
[阅读全文]

9.数字经济能否破解资源诅咒
王园园1,冯祥玉2
(1.
太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2.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0071)

摘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对提升经济质效、增进人民福祉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资源依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降低资源依赖,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加速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善制度环境来缓解资源依赖,从而破解“资源诅咒”。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缓解非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依赖。将资源型城市进一步划分发现,数字经济对成熟型、衰退型与再生型城市的资源依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成长型城市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数字经济对资源依赖存在非线性递减效应。

关键词:数字经济;资源依赖;绿色技术创新;制度环境
[阅读全文]

10.数字技术如何优化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
——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分析
陈丽娴12,姜兴民1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数字技术优化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是新时代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11-2021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数字技术发展对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发展对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呈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当前中国大部分城市数字技术发展水平尚处于吸引服务业企业进入的区间。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要素流动和资本要素流动在数字技术发展与服务业企业进入之间起非线性中介作用,且要素流动对不同类型的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呈现差异性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地理位置不同、细分服务业行业异质及城市等级差异下,数字技术发展对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特征。上述结论为数字技术发展优化服务业企业空间格局、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数字技术;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要素流动;非线性影响

[阅读全文]

 



     

      通讯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亚东新城区文苑路3号 邮编:210023
Copyright&2014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